欢迎来到深圳中鲁粤科技有限公司网站!

收藏本页 | 常见问答 | 在线留言 | 网站地图

科技资讯

日本加野麦克斯Kanomax
专注某某行业十余年
咨询热线13800000000

热门关键词:示例页面

科技资讯

qq黄钻免费领取一天_qq名片赞0.1元十万_全网最第一卡盟平台

文章分类:文章中心人气:37 次访问时间:2024-04-29 02:04

自助下单地址(拼多多砍价,ks/qq/dy赞等业务):点我进入

2015年5月9日,俄罗斯举行盛大阅兵,庆祝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。 虽然仪式规模不小,规模超过了二战胜利60周年的阅兵式,但美英等西方国家却显得很不情愿。 面子”,多数拒绝参加。或许在俄罗斯人看来,在德国投降、欧洲战场战事结束这样具有象征意义的日子里,美英等国如此冷淡似乎有些不合情理——心怀昔日盟友,但对于美英等西方国家来说,所谓的“二战欧洲战场胜利日”与俄罗斯人所想的并不是同一天。 而这一切,都源于二战末期纳粹德国的两次无条件投降。 东西方对二战的不同理解,其实早在战争结束时就已经种下了。

“放弃”首脑工作去苏联

一切要从1945年初说起,当德国在二战中的最后一搏“阿登反击战”在1944年冬天破产时,大家不难看出希特勒的“第三帝国”即将垮台,而剩下的现在最大的悬念就是东线的苏军和西线的盟军之间,谁将攻克柏林,赢得欧洲战场的头奖。 在这场“较量”中,盟军有了与苏军较量的可能。

当时,艾森豪威尔率领英美联军顺利抵达柏林以西数十公里的易北河畔,而朱可夫则率领百万美元的苏联红军迅速挺进到内斯河,位于柏林以东仅数十公里处。 形成了对纳粹德国首都的双向进攻,一时间双方几乎等距。 依托美、英等国武器装备(尤其是空军)的优势,有可能试图抢在苏联之前攻占柏林。 事实上,当时的英军总司令蒙哥马利也有这个打算。 1945年3月,他率领的第21集团军向柏林发起攻击编队,犹如摘桃子一般。 可就在这时,蒙哥马利收到了一份让他目瞪口呆的电报。 电报是盟军欧洲战区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发出的。 前往慕尼黑和莱比锡的路线。 至于英国人要“攻克柏林”,艾森豪威尔在信中畅所欲言:“让”苏联人来吧。

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

艾森豪威尔的电报是当年的爆炸性事件。 不仅蒙哥马利非常恼火,英美两国领导人也纷纷表示“不理解”。 美国总统杜鲁门闻讯后评价他“没有政治头脑”,而英国首相温斯顿·丘吉尔则直言不讳地指责:“一旦俄国人进入柏林,将产生极其严重的政治后果。让世人产生这样一种错觉: ‘世界被俄国人征服了’。”

作为纳粹德国政治的心脏,攻下柏林无疑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。 为什么艾森豪威尔要把这个荣誉拱手让给别人呢? 事实上,作为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“军事政治家”,艾森豪威尔不仅不是政治白痴,而且比他的同僚们看得更远。 盟军最高指挥官的决定主要是考虑到攻占柏林的人力成本。 此时,四面楚歌的纳粹德国已经将柏林变成了一座布满地堡和铁丝网的“钢铁堡垒”。 艾森豪威尔认为,占领柏林将使盟军至少损失 100,000 名士兵。 在他看来,在战争已成定局之际,浪费士兵的生命去争取虚无缥缈的荣誉,不符合美国人的价值观,对他的政治前途也无益。 更有什者,他在战后意识到,东西德占领区的划分必须以易北河为界,易北河将德国南北分开。 如此一来,即使盟军费尽心机拿下柏林,战后也得还给苏联。 既然如此,何苦为别人做嫁衣呢?

艾森豪威尔“出卖”柏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,那就是美军此时已经开始与纳粹德国就投降问题进行讨价还价,预示着德军率先无条件投降的可能性。美国人在路的尽头。 如此一来,对德投降仪式仍将由西方主导,而苏联千辛万苦拿下的柏林将成为一座没有任何政治意义的空城。 而且,慕尼黑和莱比锡都是德国重要的工业区,更不会落入苏联人手中。

后来事情的发展验证了艾森豪威尔的预言。 当年4月16日,苏军向柏林发起总攻。 4月29日,希特勒绝望自杀。 5月3日,苏军在付出30万人伤亡的代价后,完成了对柏林的占领。 然而,攻占柏林的苏军并没有等到德国的投降代表。 不仅如此,他们后来还愤怒地获悉,正式的德国投降代表正在前往美英领土的途中。

美英“黑幕招数”坑苏联

原来,希特勒自杀前,指定德国海军上将邓尼茨为继任者。 作为二战德国潜艇战的名将,机智的邓尼茨对于“即位”后如何收拾德国的烂摊子显然很头疼。 可能是因为苏德战争太过惨烈,苏军在占领东德后进行了骇人听闻的报复。 鉴于这种情况,如果德国先向苏联投降,那么在东线作战的数百万德军就会被苏联投降。 这些投降者想要活着回到德国恐怕很难。 为了不让战后德国失去仅存的几位青年,邓尼茨决心尝试与盟军单独议和,尽快实现西线停火。

5月3日,当柏林被攻克时,邓尼茨的特使、新任海军总司令弗里德伯格已经抵达盟军第21集团军驻地。 第二天,弗里德伯格和蒙哥马利在西线签署了部分投降书。 签署投降书后,弗里德伯格赶赴盟军司令部所在的法国兰斯,想了解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所说的与他单独议和的事情。 不料艾森豪威尔以军衔太低为由拒绝与弗里德伯格谈判,邓尼茨不得不重新派名将约德尔前往兰斯代表德方谈判投降。 就这样,会谈一直拖到5月6日。

艾森豪威尔面对德军主动“前来投降”摆出一副架子的真正原因是他还没有做好表演的准备。 考虑到苏联的强大力量及其在二战中的不可否认的贡献,美英单独与德国和谈显然不现实,但放过德国自愿投降的机会并不能弥补柏林被苏联占领。 对不起。 思前想后,艾森豪威尔使出了一招。 他特意找到苏军在兰斯的联络官,名不见经传的苏斯洛巴罗夫少将,建议他代表苏联在《兰斯投降文件》上签字。 艾森豪威尔显然知道作为二战欧洲战场的将军投降仪式,一个少将作为联络官显然不够格,但这样的安排正好可以起到压低苏联对胜利的贡献的作用的战争。

面对艾森豪威尔突如其来的邀请,苏斯洛巴罗夫少将急忙向莫斯科汇报情况,但莫斯科未能及时回复。 后来的历史学家认为,这可能是因为苏斯洛巴罗夫无权直接与克里姆林宫联系,他的请示在到达斯大林办公桌之前经过了好几手,因此耽误了很多时间。

可怜的苏斯洛巴罗夫少将此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。 他在没有斯大林具体指示的情况下仓促签署协议是不妥的,但如果他选择拒绝,苏联将冒着纳粹德国单独与西方作战的风险。 同盟国议和的风险,将是苏联战后获取战胜国利益的巨大损害。 权衡再三,苏斯洛巴罗夫少将只好硬着头皮参加谈判,代表苏联签署了投降书。 据苏斯洛巴罗夫后来回忆:“虽然我签了字,但我加了一个说明,就是如果有任何盟国提出要求,新的投降仪式可以在别处举行。” 不过,在当时,他这句话显然没有被当真。

1945年5月7日,德国政府代表约德尔上将在法国兰斯盟军最高司令部与美、英、苏三国代表签署德国无条件投降书。 5月7日,投降仪式现场呈现出十分诡异的一幕——美、英、德等国参加投降仪式的都是战场上的名人,而苏联的代表却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少将,坐在一众名将之中,似乎气场很是不足。 这个细节给了西方媒体很大的解读空间。 他们质疑苏联在二战中的作用,认为盟军是打败纳粹德国的主要力量,东线只是牵制德军的次要战场。 在这场投降仪式上,苏联失去了征服柏林的荣耀。

德国被迫“二次入宫”

艾森豪威尔在投降仪式上用“闪电战”对苏联进行了黑客攻击。 英国和美国当然很高兴,可是消息传到莫斯科后,斯大林非常生气。 他首先指责英美两国为什么不提前与苏联谈判,举行如此重要的仪式。 稍稍冷静后,斯大林问身边的工作人员:“那个擅自代表苏维埃政府签字的人是谁?” 在丈夫直到1944年才被授予少将军衔后,斯大林立即派人打电话到他所属的炮兵司令部,用讽刺的语气质问苏斯洛巴罗夫的上级:“我很好奇,那个‘大名鼎鼎’的苏到底是谁干的?斯洛巴罗夫少将获得授权?” 让斯大林同志如此不爽的苏斯洛巴罗夫,自然也没有什么好果子,被免职后又接受了漫长的检讨。 一次仓促的“表态”,为这位少将悲惨的后半生埋下了伏笔。

处理掉“内鬼”后,斯大林于5月7日正式向英美两国发出抗议。因为战争的胜利不是西方盟国,而是苏联人民的流血。我不同意不在法西斯侵略中心柏林签署投降书的做法。我们已经同意盟国,将在兰斯签署投降书仅视为投降仪式的预演。”

斯大林对投降仪式高度敏感和强硬的态度,迫使美英不得不放弃这场艾森豪威尔精心安排的博弈。 于是,1945年5月8日,刚刚忍过战败屈辱的德军不得不再次振作精神,在柏林郊外的卡尔斯霍斯特举行了第二次“正式”投降仪式。 这一次德国德尔塔巴,苏联派朱可夫元帅主持仪式,应苏联要求,美英等国不得不派高级军官参加仪式。 投降书第一条强调:“德国控制下的一切陆、海、空三军无条件向红军最高司令部投降,同时向盟军远征军最高司令部投降。” 朱可夫是第一个代表苏联签署投降书的人。 . 苏联终于达到了它想要强调的地位。

值得一提的是,相较于“兰斯投降”,“柏林投降”在现场对德方更加不友善。 德国代表凯特尔元帅率领德国代表团来到签字大厅时,举起权杖礼貌地向盟国代表敬礼。 然而,盟军一无所获。 凯特尔元帅在尴尬和屈辱的气氛中签署了所有九份投降协议。 两次投降仪式截然不同的气氛,也暗示了东西方未来对德国的不同态度。

这段签署两份投降书的小插曲导致了东西方之间非常有趣的公案。 根据《兰斯投降书》,“所有德国军事行动于 5 月 8 日欧洲中部时间晚上 11 点 01 分停止”。 因此,在欧美国家的观念中,二战欧洲战区的最终决战日期应该是5月7日或8日。苏联承认的柏林投降书是在5月半夜签署的。 8日,并规定自5月9日0时起生效。由于德军在《兰斯投降法案》签署后就已经将这一命令传达给了作战部队,所以在《柏林投降法案》生效之时9日凌晨,德军居然已经放下了武器一个小时。 这一小时的时差恰好跨越了一天,因此成为东西方冷战时期的一个争论点:西方国家常常刻意在5月7日或8日纪念二战。

相比之下,苏联必须选择每年5月9日举行红场阅兵式德国德尔塔巴,彰显自己作为二战中流砥柱的地位。 确定哪一天为停战日,成了一个严重的站队问题。 苏联解体后,这场鸡毛蒜皮的争论一度沉寂了下来。 2005年5月9日,西方国家元首在俄罗斯出席庆祝仪式,一度被视为对苏联对二战贡献的肯定和认可。 然而,2015年,西方国家元首拒绝露面。 这一日之差的背后,是昔日苏联和今日俄罗斯不被西方认可的孤独。

热销产品